川剧杂谈

传统戏剧加入现代词汇,你喜欢吗?

  从今日开始到明年1月19日,来自全国的20台优秀地方戏剧目将在北京的中国评剧大剧院、梅 兰芳大剧院和长安大戏院集中上演,重庆市川剧院优秀川剧演员吴熙也将携剧目《灰阑记》进京汇演。《灰阑记》不仅展现了经典的川剧技巧,还融入了不少“新 词”。重庆晚报记者了解到,为了吸引年轻观众,不少传统戏曲的台词都进行了一些创新,这让不少年轻观众大赞接地气,但也遭到不少观众的反对。接地气还是破 坏传统?听听他们怎么说!

  川剧台词出现现代流行语

  经常观看戏剧表演的读者有一种感受,现在的戏剧与以前不一样了,不管是在舞美上还是在台词上都加入了不少新鲜东西。《灰阑记》里就运用了一些新词,甚至有“泪奔”、“悲催”等网络流行语。

  赞成:现代词汇让表演更有趣

  戏剧的不断变化很大一个原因是想吸引年轻人的目光,毕竟传承需要年轻人。那么年轻人对这样的变化感兴趣吗?家住渝北区人和的孙涛之前对川剧了解 甚少,因为朋友的工作与川剧相关,于是去看川剧,现在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戏迷。孙涛告诉重庆晚报记者,自己喜欢传统的唱戏,他表示在以说词为主的剧目里,现 代词汇会让表演更有趣。

  从小受家庭影响的资深戏迷吴难也赞成这样的改编,他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川剧里出现现代词汇与经典编剧没有冲突,还可以活跃气氛,拉近戏曲与观众的距离。

  反对:现代词汇破坏传统韵味

  当然也有些观众反对在传统戏剧里加入现代词汇。家住观音桥的严頔就认为可以创作一些贴合当下社会的剧目,但传统戏剧里加入网络语言就不太能接受,“川剧是国粹,如果不懂就应该多去了解,加入现代词汇反而失去传统的味道。”

  吴难认为对传统戏剧的改编并不只是加几句现代词语,他说:“如果改编者不理解经典戏的精要而胡乱改编,随意删减经典戏的设计,借改编名义推陈出新,反倒毀了经典。”

  川剧表演者:新词接地气但得有度

  川剧《灰阑记》表演者吴熙认为在传统词句里加入现代语言等时尚元素是挺好的事,“古老剧种也得跟上时代的节奏。现代词汇接地气又比较容易记住, 在表演的时候,这些现代词汇说出来,观众给的反馈让表演者很欣慰。”吴熙说,但这样的改编也得有度,现代词汇过多就会损坏传统的韵味。另外,90后的川剧 表演者罗晓薇说:“很多现代词汇很好笑,在表演的时候也更好理解台词。”

  川剧《灰阑记》台词

  ■“金银箱、首饰箱统统放入拉杆箱。”

  ■“你去做小生意,卖重庆小面噻。”

  川剧《裁缝偷布》台词

  ■王大娘:哎,裁缝,我等了你大半天了,咋个这个时候才来?

  ■龚裁缝:哎呀,走又走得早,路上耽搁了。到处都在堵车呀!

上一篇:《川剧百年》专栏座谈会在蓉召开 助推川剧振兴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