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2006年5月,川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11年8月,经我市申报,资阳河 流派川剧艺术成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次年6月,省文化厅确定了3名该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杨先才、段蔚是市川剧艺术中心退休的国家一级演 员。
这门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为一体的表演艺术,其传承主要靠艺人的口传心授,代表性传承人在川剧艺术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近日,记者通过 对市川剧艺术中心主任蒋刚、副主任刘开逵,及资阳河流派川剧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杨先才、段蔚的采访,了解到两位传承人的艺术人生及川剧传承情况。
“多面手”杨先才名扬天下
73岁的杨先才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在川剧界声名显赫,他所塑造的“巴山秀才”孟登科等舞台艺术形象深入人心。这位舞台上光彩照人的资深表演艺术家,生活中朴实、敦厚、诚恳、谦和,显得慈眉善目,一点也不像行话中所称的“角儿”。
杨先才是成都市彭州市檬阳镇人。1955年初,他因家境贫寒只读到小学四年级便辍学了,走街串巷卖起了凉粉、?豌豆。当年,川剧座唱遍及川渝云 贵各地,杨先才的三叔是鼓师,从杨先才那一声“麻辣凉粉——”的吆喝中感觉到了“逆风传八里”的韵味,便断定侄儿是块唱戏的“料”,因而将他带在身边。当 年4月,我市川剧团到成都招生,杨先才嘹亮的嗓音博得了考官青睐,成为300多名考生中16个幸运儿之一。
1955年国庆节,市川剧团在市工人文化宫演出《长生殿》,首次登台的杨先才出演唐明皇,因他嗓音好、音高、唱腔优美、穿透力强,而崭露头角。
杨先才没有在赞誉声中迷失,他拜李武林为师,还虚心向白玉琼等名家求教。特别是在川剧“四大名丑”中的周企何、陈全波两位前辈的精心指导下,他 在表演上突破了行当的界限,既有老生的苍劲,又有小生的洒脱、武生的功架和丑角的幽默,成为了川剧舞台上的多面手。他演过《访白袍》中的薛仁贵、《霸王别 姬》中的项羽、《白蛇传》中的许仙,还反串过《迎贤店》中的店婆,生旦净末丑样样都出彩。
改革开放之初,自贡川剧迎来了辉煌时代,正值壮年的杨先才也迎来了舞台生涯的黄金季节。“巴蜀鬼才”魏明伦的前6部大戏,他都担任重要角色,他 将行当的表演规范与人物结合起来,使得每个艺术形象个性鲜明。在《易胆大》中演易胆大,他运用文武生、武丑等行当特点,刻画出角色既嫉恶如仇、刚直不阿, 又为了生存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复杂的性格特征。在《四姑娘》中演许茂,他兼用了正生、老生手法,刻画出了历经沧桑、良知未泯的中国农民形象。在《巴 山秀才》中塑造秀才孟登科的形象,他大胆突破单一的老生行当,兼用丑角,把孟登科从迂腐到智慧,从胆小到胆大,最后甘愿豁出命来为民请命的无私无畏精神, 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出来。这一个个艺术形象栩栩如生,给观众强烈震撼。《易胆大》在成都连演30天,场场爆满;5角钱一张的门票被炒到了5元。《巴山秀才》 不仅在省振兴川剧调演上获奖,还被省委推荐晋京,到中南海为中央领导演出,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庆晚会,后来又应文化部的邀请到上海、南京、杭州等 地巡回演出,使此剧“风靡北京,誉满金陵,震动上海滩”。各大媒体撰文对《巴山秀才》及杨先才所扮演的孟登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市川剧团被文化部命 名为“出人、出戏、走正路”的先进典范,杨先才被评为市劳动模范,还作为我市惟一代表出席中央民革先进经验交流会,作交流发言。
在自贡川剧风光无限的十几年里,剧团每次外出演出,担任主演的杨先才所承受的压力都很大。不管是到北京、上海,还是香港、台湾,他都不轻易出门,他说是为了养精蓄锐,确保不病,准时登台,顺利演出。
“在魏明伦的第七部戏《中国公主杜兰朵》中,剧团内资格最老的杨先才在剧中仅饰演一个只有几分钟戏的门官,虽然在台上只有那么一会儿,可他演得 十分投入,使这个小人物妙趣横生。”市川剧艺术中心副主任、艺术总监、该中心惟一在职的国家一级演员刘开逵介绍说,后来该戏要晋京与意大利歌剧《图兰朵》 PK,团领导对演员阵容进行调整,魏明伦亲自点将,由杨先才扮演皇帝。他欣然接受后,仅几天功夫,“皇帝”就活灵活现于舞台上。
杨先才至今活跃在舞台上。在《刘光第》中,他饰演了迂腐的秀才;在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上摘得戏剧最高奖——优秀剧目奖的《夕照祁山》中,他饰演司马懿。
“四姑娘”段蔚红遍大江南北
“比实际年龄小八九岁。”这是段蔚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上世纪80年代初,段蔚因成功饰演大型现代川剧《四姑娘》中的四姑娘许秀云,红遍大江南北。
1972年9月的一天,上初中二年级的段蔚被班主任叫到一间办公室,几个人听她唱了两首歌后说“行”。就这样,段蔚进了市“五七”文艺学校川剧班,系统学习川剧3年。
段蔚进剧团两年后,传统戏“开禁”。她发现川剧这个古老剧种的帷幕里,储存着丰富的剧目和前辈艺人创造的无数优美的曲牌与极富表现力的程式。段 蔚是在“样板戏”的框框里成长起来的,习惯于快步上场亮相,登高挥手而唱;传统戏里的古代女性,德行、气质、举止、言谈与“革命女同志”大不相同。段蔚开 始恶补,台步、手势、身段、扇子功、水袖功……一一从头学起。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相继在《御河桥》《胭脂》等戏中扮演主角,受到老师认可。在短短3年时间 里,段蔚参与排演了《拷红》等30多出经典折子戏,从中学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川剧艺术,并多次在团里的比赛演出中获一等奖。
1980年8月,魏明伦在《易胆大》脱稿不久后,又推出《四姑娘》。在选择演员时,领导与导演研究决定,启用新秀段蔚饰演主角。段蔚虽非丽质,然而性格沉静,秀眼含愁,音容笑貌透露出一丝儿“土气”,接近角色质朴内秀的气质,加之她嗓音好,演出能做到声情并茂。
段蔚接受任务时十分胆怯,她虽然演过不少戏,却都是些模式化的“过路戏”,塑造一个崭新的艺术形象还是第一次。但她迎难而上,找来原著认真阅读 3遍后,又仔细研究剧本。她从一个乡下亲戚身上找到了四姑娘的影子,进行仔细揣摩,慢慢地,四姑娘的形象在她脑海中具象起来,丰满起来。她又在导演的提 示、老师的帮助下,设计和练就了一套符合人物性格、气质的眉眼、身段、台步。
彩排后,段蔚依然忐忑不安,直到次日碰到魏明伦。“他用赞许的眼神看了我一眼,并点头以示招呼。”段蔚回忆说,此后,《四姑娘》在成都多家剧场连续上演了一周。
《四姑娘》引起巨大反响是在1981年秋。当时,全国戏曲现代戏汇报演出在北京举行,经文化部派出的专家观摩、遴选,《四姑娘》有幸同其他7个 剧种的9个剧目同台竞技。参演剧团中,惟有市川剧团是地市级剧团,可是,《四姑娘》演出后立刻轰动京城。段蔚朴实、自然、细腻的表演和她委婉、动情的唱 腔,把一个情操高洁、心灵美好、执著地追求幸福,勇于自我牺牲的许秀云,塑造得血肉丰满、生动感人,赢得了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赞誉。《人民日报》《光明日 报》《戏剧与电影》等媒体都给予了浓墨重彩的报道。汇演结束后,文化部应首都各界要求,安排获得创作、演出一等奖的《四姑娘》剧组留在北京连续公演40 天。同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静场录音、录像并播放,中国唱片公司静场灌制照片和磁带公开发行。
离京后,省委宣传部安排《四姑娘》剧组马不停蹄地在全省各地市州巡回演出。1982年夏秋之际,峨眉电影制片厂又将川剧电影《四姑娘》搬上银 幕。电影放映后,各大媒体专访段蔚,把她与“八一厂”、“北影厂”的“四姑娘”王馥荔、李秀明相提并论。这一年,段蔚被评为市劳动模范、全国新长征突击 手。1984年10月1日,她参加了天安门前盛大的国庆节日游行。次日晚,她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万里、胡乔木、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功成名就之后,段蔚又在《巴山秀才》以及据此改编的川剧电影《巴山奇冤》中饰演了秀才娘子,在《岁岁重阳》中饰演了凌花,在《柳青娘》中饰演了 柳青娘,在《刘光第》中扮演慈禧太后。1994年、1995年,段蔚随团到过泰国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演出。在《中国公主杜兰朵》中,她担任领唱,结合了 歌曲唱法及“咽音”发声法,获得成功,第四届中国戏剧节组委会特别为她增设了一个奖项——“优秀领腔奖”。
用责任和忠诚传承艺术瑰宝
“川剧资阳河流派艺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杨先才是丑角演员,段蔚是旦角演员,他们虽已退休,但每年都回单位指导青年演员排练, 并参加节目创作和演出。”11月21日,市川剧艺术中心主任、市川剧理论研究会会长蒋刚,在全省川剧保护与扶持暨民营剧团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作题为《传承 人是传统戏剧保护的核心》的发言时如是说。
杨先才深知振兴川剧,“出人”是最重要的,在演艺生涯巅峰时期,他就开始甘为人梯。在《夕照祁山》中,杨先才扮演诸葛亮一直好评如潮,后来该剧 要晋京演出,他觉得应该把这个机会让给年轻有为的演员,便主动向领导、导演建议,自己退居其次饰演魏延。再后来,他又饰演配角司马懿。
2000年5月,中央电视台录制《易胆大》,由青年演员谢学兵担任主演,杨先才不仅在精神上鼓励他,还从分析人物入手,大到行腔吐字,小到一招 一式、一个眼神都耐心指导。录像那天,他早早赶来坐在场内的一个角落里,看着舞台上日渐成熟起来的一个个青年演员,他觉得自己一生钟爱的川剧艺术后继有人 了。
半年后,杨先才一退休就被市文艺学校请去给川剧班的学生上课。那批孩子好苗子少,教起来很吃力,但是他依然竭尽全力去教。“只要有人愿意学川 剧,我都会认真去教。”杨先才说,退休13年来,他坚持参加川剧玩友队伍的座唱、演出活动,为玩友们示范演唱和讲解川剧艺术,帮助他们提高水平。
2012年以来,因为“戏剧进校园”和陈家祠堂建成公益性常态化演出基地演出的需要,尤其是将资阳河流派川剧艺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 要,市川剧艺术中心复排了50多出折子戏,其中杨先才辅导张曲林、辜伟、陈宇辉、朱梦婷等人复排了《劝夫》《迎贤店》《抛妻》《荷珠配》等。
段蔚也在用责任和忠诚为川剧艺术的传承努力着。2006年至2008年,市川剧团和市文艺学校合作,招收了30名学员,段蔚被派去进行专业教学。这批孩子中,朱梦婷、陈宇辉等已经逐渐成长起来。
2012年10月,退休5个月的段蔚经魏明伦点将,应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邀请,在该院复排《岁岁重阳》中饰演三号角色梨花(即原凌花)。这个角色 于她而言轻车熟路,段蔚便利用更多的时间把自己掌握的“咽音”发声方法传授给青年演员。2013年5月,该剧公演,好评如潮,专家评价说,王玉梅、王超前 后两个人物对比演出的成功,得益于段蔚对梨花成功塑造的烘托……
无论对杨先才还是段蔚来说,川剧,舞台,还有那铿锵的锣鼓声,永远都活跃在一个神秘而又充满希望的艺术世界里……